
特朗普经常发声,像家门口那口敲不烂的铜锣,隔三差五就敲两下,生怕别人忘了他还在发声。在马来西亚,中美第五轮经贸会谈于10月24日至27日举行,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到了现场。这时,特朗普又提出新的威胁易倍策略,要重新动用“301条款”对中国进行新一轮贸易调查,理由是第一任期与中国签署的协议中,中方未完全履行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的承诺。

实际上,中方未能完全履行协议是因为美方先毁约,但特朗普只挑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说,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这种做法不仅针对中国,连美国的盟友也受过类似对待。例如,10月24日,特朗普因加拿大发布了一条所谓的“欺诈广告”而宣布停止所有贸易谈判,但实际上该广告只是播放了前总统里根批评关税措施的画面,戳到了特朗普的痛点。
易倍策略
特朗普的强硬言论战术上需要重视,但战略上不必太当真。中美几轮交锋下来,各方都明白中方不可能无条件让步。不管特朗普如何加关税,那都是老招数,真正能改变局面的因素并不在于他的言辞有多激烈。

贝森特在马来西亚谈判桌上的处境复杂,一边与中方商量细节,一边后方老板公开挥舞关税大棒。特朗普的“支援”效果不大,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及盟友对特朗普的做法不满。加拿大总理卡尼希望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与中国见面,并计划在G20会议上寻找机会靠近中国易倍策略,以建立“战略关系”。

特朗普是美国总统,不是世界总统,他再怎么敲锣打鼓也无法随意左右每个国家的内政外交。关税大棒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这次马来西亚的谈判背景是特朗普兵分两路施压中国,表面上增加筹码,实际上是重复旧剧本。对华政策底色依旧是对抗,即便双方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那份共识也未必稳固。

回顾过去,特朗普处理跨国事务的方式夹杂着强烈的个人情绪。对中国搬出“301条款”也是同样的模式。过去的几轮交锋中,没有一次能逼中方低头。关于2000亿美元协议的故事,业内早已有人详细剖析,美方在履约阶段做了大量单方调整,导致执行链断裂,最后反倒成了特朗普嘴里的筹码。

贝森特领着美方团队坐在会场里,面对的是中方代表精确到数字的回应。关税威胁说得再凶,中方也不会看着自己的利益被凭空扣走。双方的底线早已明了。从盟友的脚步也能看出,卡尼主动找机会见中方,不是为了给特朗普当替补说客,而是看到了合作空间。比起动辄取消谈判的美国总统,这样的关系更可靠。
特朗普想靠挥舞关税大棒撬动中方让步,这一套已基本失效,但他似乎没打算停。眼下的剧本就是不断重复,把压力摆在桌面上,看对方能否自己让步。中方面对这种套路,说不的次数比他说的次数还多。此次中美会晤安排早就在计划内,实际谈判的成效决定权在桌上,不在推特里。贝森特如果认清这一点,就不会指望老板隔空喊话能帮自己加分。
卡尼的表态也算意外之喜。一个曾在美国贸易上咬得很紧的近邻如今主动求见中国,这样一来,美国在亚太博弈的形势里很难把所有人都拢在自己的阵营。无论特朗普怎么放狠话,他能带到谈判桌上的筹码越来越轻。而中方的姿态很稳易倍策略,不让步的立场和对等的谈判始终不变。你听他敲锣,热闹归热闹,马来西亚这桌上的棋,还是得一步步落。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