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了一周战报,称俄军在过去一周共消灭乌军10935人,比前一周多了250人。其中,中部集群占领了顿涅茨克两个村庄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一个村,消灭乌军3610人;西部集群消灭乌军1610人;南部集群占领顿涅茨克两个村,消灭乌军1485人;东部集群在扎波罗热州占领两个村鼎冠优配,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占领一个村,消灭乌军2365人;北部集群在哈尔科夫州占领一个村,消灭乌军1375人;第聂伯集群消灭乌军490人。

过去一周,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摧毁了乌军15辆坦克、85辆装甲车辆、483辆汽车、105门身管火炮、1辆海马斯火箭炮、89座电子战基站、103座弹药库和物资库。乌军在战场上的损失巨大鼎冠优配,尽管乌克兰不断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但西方的实际援助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在减少,因为西方国家已经被乌克兰的巨大消耗拖得精疲力尽。

上周,西方甚至提供了二战时期的美制M114A1型155毫米榴弹炮给乌军,这表明新生产的武器装备和弹药已无法满足乌军的消耗。这也揭示了一个问题:为何西方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却无法让乌克兰在战场上撑住?主要原因在于鼎冠优配,过去几十年间西方国家“去工业化”严重,真正还保留较强制造业的只有德国、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日韩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大规模军援乌克兰;德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军工产能极低;美国虽然军工基础雄厚,但由于经历数十年去工业化,整体制造业水平低下,使其军工业增产难度极大。俄乌冲突已持续近四年,西方虽然强调要提高军工产能,但至今整个西方的军工产能增长连一倍都未达到。

大多数西方国家在资源和能源上严重依赖国外供应,国际能源与资源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对这些国家的军工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例如,西方计划大规模生产155毫米炮弹,却发现炮弹壳还能生产,但所需的硝化棉、炸药和其他火工品却严重短缺,导致实际生产困难重重。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西方国家倾向于选择技术精密复杂但造价昂贵的装备,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以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为例,年产量仅500枚,即使全部援助乌克兰也难以满足需求,而俄军每天发射的“天竺葵”无人机至少200架,多时可达500架。“爱国者”也无法拦截俄军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欧洲的防空导弹情况也类似,数量太少,面对密集的俄军无人机几乎无能为力。
俄乌冲突展现了现代战争的海量消耗鼎冠优配,北约的武器库存几乎被耗尽,新的补给迟迟无法到位,乌军在战场上的装备越来越少,处境愈发艰难。相比之下,俄罗斯军工产能在近四年里迅速提升,少则提高十多倍,多则提升四十多倍。俄罗斯不缺资源和能源,只要有工人和设备就能持续生产,这是俄罗斯能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北约援助的乌克兰,并仍保持战场优势的主要原因。如今乌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西方各国焦头烂额,除非北约直接出兵乌克兰,否则单靠金钱和武器援助已无法扭转局势。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与泽连斯基会面时的一句话道出了实情:“不按俄罗斯的条件停火,普京能把你打崩溃。”这句话无疑是一句大实话。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